【“医”起阅读】张敬波:在朴实的叙述中感受文字的力量 ——余华作品《活着》推荐语
浏览次数: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2-06-02    信息来源:admin
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
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  张敬波
       朴实的文字,具有激荡人心的力量!
       余华的《活着》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       作者以采风者的身份,偶遇田野里耕种的老农“福贵”,在树荫下,听他娓娓道来坎坷而又悲惨的一生。形式很简单,孤独的老农遇见愿意倾听的人,便打开话匣子,把一生的际遇全都讲述了出来,平静的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。文字也很简单,没有刻意的抒情渲染,没有各种华丽的修辞技巧,就像一杯水,平淡而清澈。但却是这样的形式、这样的文字,深深地吸引着我,一遍一遍地翻阅、咀嚼。
       读《活着》,最大的感觉,自己不是读者,而是隐藏在书中的一个人物。伴随着福贵的讲述,情感也时而舒畅、时而纠结、时而欢欣雀跃、时而跌入冰谷,心完全随着主人公的遭遇而跌宕起伏。有庆死后,福贵不敢告诉长年卧床的妻子,独自一个人在坟前哭。我的眼泪也夺眶而出。凤霞有了歪头女婿二喜,小两口如胶似漆般甜蜜,感觉生活又燃起了希望,发自内心地替福贵一家高兴。但随着凤霞在医院难产去逝,二喜被水泥板夹死,心又如同坠入枯井,绝望而无力。生活就是这样残忍,残忍到连最后唯一一个亲人——小外孙苦根也要从福贵身边夺走。只留一头老牛,陪伴着同样暮年的福贵。福贵不是与海搏斗的老人,享受英雄般的赞誉;没有豪言壮语,却也没有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沉沦。他就像一个普通的败家子一样,败光了所有的家产。却在贫困交加的生活中,感受了细致入微的亲情的可贵;在风雨如晦的阶级斗争中,保持了人性本色的温情和善良;在经历了命运无情地蹂躏和摧残后,依然坚守着希望,正如他耕耘的那片田野……
       罗曼·罗兰说: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,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,依然热爱生活。从这个角度说,福贵算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,坚韧的就像冬日残阳斜照下沟渠边依然坚定摇曳的芦苇。
       真挚的情感,远远胜过华丽词藻的堆砌。朴实,是余华文字的一贯风格。正如他坦承的那样,因为识字不多,所以尽量用最简单的文字去表达最丰富的情感。他做到了,并且非常成功地吸引了我们。后续的作品,依旧保持着他这种风格的烙印。
       我喜欢余华的《活着》,我喜欢会用心讲故事的人。
(德州市医学会选送)

山东医学会 版权所有
地址:济南市历下区燕东新路6号 电话:0531-88955089
邮编:250014 邮箱:sdsyxhbgs@163.com
鲁ICP备14026106号-1